亲,你的浏览版本过低,建议使用IE8以上或其他浏览器,将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
-
查看详情>>
5-15 美国社会思想家托夫勒在 《第三次浪潮》中提出,“如果说IBM的主机拉开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那么‘大数据’才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以其“浅显易懂”的概念、广泛的潜在应用需求和可展望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正成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热点,并将在社会经济各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MGI)于2011年6月发布了题为《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的研究报告,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并从经济角度引发全球对大数据的关注。报告指出,当前大数据规模以及其存储容量正在迅速增长,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可以与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相提并论的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是继传统IT之后下一个提高生产率的技术前沿。只要具有适当的政策推动,大数据的使用将成为未来提高竞争力、生产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消费者盈余的关键要素,成为领军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最大的显着差别。那些没有引入新的分析技术和新的数据类型的企业,不太可能成为其行业的领军者。
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推出 “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该计划涉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美国能源部、美国国防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美国地质勘探局等6个联邦政府部门,承诺将投资两亿多美元,大力推动和改善与大数据相关的收集、组织和分析工具及技术,以推进从大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中获取知识和洞见的能力。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大数据领域,是大数据从商业行为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分水岭,表明大数据正式提升到战略层面,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开始受到重视。
大数据的三重内涵
大数据在业内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厂商、不同用户,站的角度不同,对大数据的理解也不一样。麦肯锡报告中对大数据的基本定义是: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软件的采集、储存、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合。赛迪智库指出,大数据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限定多大规模的数据集合才称得上是大数据。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和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的进步,符合大数据标准的数据集合的规模也在并将继续增长。同时,对于不同行业领域和不同应用而言,“大数据”的规模也不统一。
虽然“大数据”直接代表的是数据集合这一静态对象,但赛迪智库经过深入研究认为,目前所提到的“大数据”,并不仅仅是大规模数据集合本身,而应当是数据对象、技术与应用三者的统一:
1.从对象角度看,大数据是大小超出典型数据库软件采集、储存、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合。需要注意的是,大数据并非大量数据简单、无意义的堆积,数据量大并不意味着一定具有可观的利用前景。由于最终目标是从大数据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新”信息,所以必然要求这些大量的数据之间存在着或远或近、或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才具有相当的分析挖掘价值。数据间是否具有结构性和关联性,是 “大数据”与“大规模数据”的重要差别。
2.从技术角度看,大数据技术是从各种各样类型的大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及其集成。“大数据”与“大规模数据”、“海量数据”等类似概念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大数据”这一概念中包含着对数据对象的处理行为。为了能够完成这一行为,从大数据对象中快速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使大数据“活起来”,就需要综合运用灵活的、多学科的方法,包括数据聚类、数据挖掘、分布式处理等,而这就需要拥有对各类技术、各类软硬件的集成应用能力。可见,大数据技术是使大数据中所蕴含的价值得以发掘和展现的重要工具。
3.从应用角度看,大数据是对特定的大数据集合、集成应用大数据技术、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行为。正由于与具体应用紧密联系,甚至是一对一的联系,才使得“应用”成为大数据不可或缺的内涵之一。
需要明确的是,大数据分析处理的最终目标,是从复杂的数据集合中发现新的关联规则,继而进行深度挖掘,得到有效用的新信息。如果数据量不小,但数据结构简单,重复性高,分析处理需求也仅仅是根据已有规则进行数据分组归类,未与具体业务紧密结合,依靠已有基本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已足够,则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大数据”,只是“大数据”的初级发展阶段。
大数据对信息产业的影响
大数据的热潮兴起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家庭、社会化网络等应用使得数据规模快速扩大,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需求日益旺盛,推动了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反过来,大数据的分析、优化结果又反馈到这些应用中,进一步改善其使用体验,支撑和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赛迪智库 《软件与信息服务研究》指出,大数据将为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IDC预测,全球数据在2015年将达到10万亿TB。面对爆发式增长的海量数据,基于传统架构的信息系统已难以应对,同时传统商业智能系统和数据分析软件面对以视频、图片、文字等非结构化数据为主的大数据时,也缺少有效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信息系统普遍面临升级换代的迫切需求为信息产业带来新的、更为广阔的增长点。
同时,大数据将加速信息技术产品的创新融合发展。大数据面临着有效存储、实时分析等挑战,必将对芯片、存储产业产生重要影响,将推动一体化数据存储处理服务器、内存计算等产品的升级创新。对数据快速处理和分析的需求,将推动商业智能、数据挖掘等软件在企业级的信息系统中得到融合应用,成为业务创新的重要手段。
大数据对经济领域的影响
大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已经不同程度地渗透到每个行业领域和部门,其深度应用不仅有助于企业经营活动,还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麦肯锡研究表明,在医疗、零售和制造业领域,大数据可以每年提高劳动生产率0.5—1个百分点。
赛迪智库 《软件与信息服务研究》指出,在宏观层面,大数据使经济决策部门可以更敏锐地把握经济走向,制定并实施科学的经济政策。事实表明,电子商务集团阿里巴巴就从其掌握的大量交易数据中更早发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而其基于每天实时交易数据提供的数据分析,也为制定并实施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联合国发起的“全球脉动”(GlobalPulse)项目,使用自然语言解密软件分析社交网站和文本消息中的信息,从而帮助预测某个地区的失业率、支出削减或是疾病爆发等现象,目标在于利用数字化的早期预警信号来提前指导援助项目,以阻止某个地区重新陷入贫困等困境。
而在微观方面,大数据可以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和效率,推动创新,给企业、行业领域带来价值。一是增加收入。零售商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实时分析掌握市场动态并迅速做出应对,通过精准营销增加营业收入;二是提高效率。在制造业,通过整合来自研发、工程和制造部门的数据以便实行并行工程,可以显着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提高质量;在市场和营销方面,大数据能够帮助消费者在更合理的价格范围内找到更合适的产品来满足自身的需求,提高附加值。三是推动创新。企业可从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历史大数据中找到创新的源泉,从客户和消费者的大数据中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以及从售后反馈的大数据中发现额外的增值服务,从而改善现有产品和服务,创新业务模式。
对大数据发展的总体判断
赛迪智库认为,数据分析是大数据的核心,数据分析技术是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但由于数据分析技术与人工智能、商业智能等相关联,而这些领域在过去若干年内的进展相对迟缓,并未进入成熟应用阶段,在未来是否能够实现长足发展也未可知。这就决定了大数据发展也处于起步期,而当前所设想的美好应用蓝图能否快速实现也难以确定。
对于大数据发展,应借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思路,既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的战略意义,尽早布局,抢位发展,又要正视大数据发展面临的巨大困难和挑战,确定科学、现实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内容,把握大数据发展核心环节和关键领域,坚持“数据、技术、应用”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稳步推进。同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适时而动”的科学态度,对有一定基础的工作加速推进,对大数据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制定等条件尚不成熟的工作,先跟踪研究,以便今后条件成熟时能及时开展。
同时,鉴于大数据应用具有“一对一”的特性,且各行业领域、各部门和各地区的大数据强度都不同,务必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不盲目跟风,在已有基础设施条件和软件配备下,循序渐进地开展相关工作,使“大数据”工作有名有实。
-
查看详情>>
三巨头压力大 短期降价仍有争议
5月9日,《关于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通告》公布。此项政策将给予运营商充分自主定价权,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对资费的调节作用。那么,电信资费能否自此成功“瘦身”呢?
新政亮点几何?
充分从用户角度出发,保护用户选择权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9日联合发布了《关于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通告》。通告指出,对所有电信业务资费均实行市场调节价,电信企业可以自主制定具体资费结构、资费标准和计费方式。同时,为切实保护用户权益,通告对运营商资费方案设计、宣传推广、协议签订和准确计费等方面提出多项要求。
“有人认为政策形式大于实质,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重大调整。”知名电信业分析师付亮说,这是很大的改变,之前是事前监管,以后主要是靠事中和事后管理,这显然是一个监管上的进步。而且,现在算上虚拟运营商,全国至少有20多家运营商,每项都管,政府也确实忙不过来。
飞象网CEO项立刚说:“这意味着中国终于走进了电信资费市场化时代。”最大的改变是“有形的手”让道于“无形的手”,运营商可以自主运用价格竞争,相关部委也不能进行过多干预。
“不仅如此,文件有一个细节也是亮点——就是充分从用户角度出发,保护用户选择权。”艾媒咨询CEO张毅说。比如,“电信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限制用户选择其指定的资费方案”“鼓励电信企业为城乡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加优惠的资费方案”等等。
张毅告诉记者,我们调研中发现,有些运营商存在虚假宣传。比如某个新业务从广告宣传到业务办理,再到消费者实际体验,存在较大落差。而新政将有望解决这些潜在的问题,充分保护消费者的权利。
基础、虚拟运营商“混战”?
三巨头利润或面临很大压力,倒逼企业转型
近日,有关虚拟运营商的话题尤为火热。此次通告的发布,又让这一新兴业务成为市场焦点。
对此,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说,新政对于虚拟运营商是利好消息,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如果三巨头降价的话,虚拟运营商购买的折扣价也会降低。当然,我们也绝对不会打价格战,我们强调的是价值化服务,希望能进行“价值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电信市场大事不断,不仅有虚拟运营商开闸,还有电信业营改增,加上这一新政,会形成叠加效应,也会对运营商的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付亮说,以后三巨头收入会增长,但利润会面临很大压力,倒逼企业去转型。
这是否意味着电信市场会出现“混战”,或是诞生第四家大型运营商?中日3G应用研究院执行院长颜兵告诉记者,很难讲。中国市场与日本的发展路径不同,日本的虚拟电信商在3G时代围绕4家传统运营商蓬勃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家,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套餐。日本电信市场的优点是很有序,缺点是很平淡。虚拟运营商从传统运营商处获得分成后,并没有很大的野心想要超越或是替代。
反倒是移动互联网大爆炸带来的市场变化更为显著。业内人士认为,假设国内某家互联网公司成为虚拟运营商,或许就会赶超三巨头。
不过,新政也并不是对每家做增值业务的企业都利好。二六三(20.01, -0.59, -2.86%)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靖海说,以前单纯依赖价格竞争的,以后就会面临更大压力,受损概率提升。相反,真正靠差异化、以独特业务取胜的企业,则不受挤压。
老百姓能得哪些实惠?
短期内资费能否降低,业界仍有争议
一直被吐槽的资费不明、漫游费高、上网流量月末清零等现象是否会消退?以后会不会还有更多170开头的号码?市场化会不会造成价格战?这些是新政出台后许多消费者心中的疑惑。
张毅表示,未来电信资费肯定会下降,文件里也明确提出“电信企业应进一步提高资费透明度”。但是,诸如上网流量每月清零等问题不一定会马上改变,可能会改成季度清零或者余额返还等形式,但肯定会比现在更灵活。“据我了解,运营商已经在想办法了。”
邹学勇说,未来虚拟运营商可根据不同用户群,提供个性化服务。现在市场竞争绝不能单靠价格战,而要灵活设置套餐,使这个“蛋糕”越做越大。
另外,在项立刚看来,撇开价格战,短期内电信资费也很难降低。因为很长时间以来,政府已经是“管高不管低”,而且资费的下降是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的,现在运营商并没有太多降价的空间和能力。
“价格水平是反映供求关系在不同时间、不同利益下的平衡,市场化不是一个文件就能立竿见影的。到底能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实惠,还要看后续的发展。”张靖海说。
-
查看详情>>
4月29日早间综述(刘定洲)截止昨日下午,三大运营商第一季度财报全部出炉。从财报公布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粗略看出自去年12月中国发放三张TD-LTE牌照后,三大运营商的发展轨迹。
其中联通表现中规中矩,移动和电信的对比最为鲜明。移动因TD-LTE而净利润下滑,但用户数因此增长更快;电信净利润增长,但表示受移动TD-LTE竞争影响,用户增长下降。受到移动TD-LTE的压力,电信和联通都在申请LTE FDD牌照,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移动也希望尽快获得LTE FDD牌照。
利润:移动降电信升
2013年移动实现营业收入6302亿元,同比增长8.3%;净利润1217亿元,同比下降5.9%。这是移动14年来首次年度利润下降,且下降幅度超出市场预期。2014年第一季度,移动实现营收1548亿元,同比增长7.8%;净利润252亿元,同比下降9.4%,下降幅度大于2013年。
电信2013年实现营收3216亿元,同比增长13.6%;净利润为175.45亿元,同比增长17.4%。2014年第一季度,电信实现营收832亿元,同比增长6.9%;净利润55.47亿元,同比增长17.9%,业绩表现优于市场预期。
移动今年为推广TD-LTE加大资本开支,全年资本开支达2252亿元,其中终端补贴340亿元。所以,除了微信等OTT的影响,为了应对联通和电信的竞争,移动增加网络投资和终端补贴是其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从目前情况来看,接下来的几个季度净利润也难有改善。
不过,由于领先优势明显,从绝对值来看,移动仍然遥遥领先。根据财报数据计算,一季度移动净利润是联通电信之和的近3倍。
用户:移动猛增电信放缓
在2013年12月之前,三大运营商的用户增长均保持着一个稳定的幅度。自12月初TD-LTE发牌后,三大运营商的用户增长,猛然之间划出了不同的曲线。
联通在短暂下滑后止跌回升,再度回到稳定增长的轨道。移动和电信对比则十分明显。移动仅今年1月,3G用户就新增1434万,2月和3月均新增接近千万用户,同时随着TD-LTE商用推进,4G用户2月新增134万,3月新增145万,4G业务独占鳌头。
中国电信用户增长速度猛然下跌,3G用户数去年12月仅新增73万,今年1月新增仅3万,2月份也仅新增80万;3月份再度低位下滑,仅新增20万3G用户。同时,由于电信3G制式为CDMA2000,升级TD-LTE缺乏先例,使其在终端侧面临较大瓶颈,到现在没有推出4G手机。虽然早在今年2月份电信就推出了4G商用服务,但4G业务进展缓慢。
从利润下滑和用户增长来看,相比联通电信,由于有雄厚的财力支撑,移动今后的业务表现更具张力。展望下一季度,借助充沛的资金和先发优势,移动TD-LTE网络优势进一步扩大,相信4G用户增长依旧是一骑绝尘的态势。
联通为了避免和移动正面竞争,借助产业链成熟的WCDMA制式,在宣传上刻意模糊3G和4G的区别,强调“4G/3G一体化运营”。而电信似乎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应对之策,最新的举措是联合终端厂商推出了多款全网通手机,借助3G优势,“共享”或“挖角”移动的2G用户。
都盼望尽快获得LTE FDD牌照
三大运营商均已获得TD-LTE牌照,对于LTE FDD牌照,联通最为钟爱。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去年表示“决定将坚定不移走现有技术路线,即FDD制式的4G网络”;近日则透露,“正在与相关部门沟通,积极争取LTE FDD制式的4G牌照,相信年内可以发放”。
电信很早就认识到会获得TD-LTE牌照,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去年6月即表示,电信将采取融合组网的建设方式。由于向LTE FDD演进更为平滑成熟,对电信4G时代的业务发展至关重要,电信对LTE FDD牌照也非常渴望。在其第一季度财报中,电信指出:“正在积极申请LTE FDD牌照,并配合国家政策和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通过融合组网搭建高速无线网络。”
此前,在移动2013年业绩记者上,其高管也表态必定参与LTE FDD。工信部部长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FDD试验马上就开始了,(进度)取决于两大企业的准备情况”,业内普遍分析这意味着中国将先发两张FDD牌照,“两大企业”会是联通和电信。
但毫无疑问,LTE FDD牌照对电信最为重要。资深电信业人士曾韬在微博上指出:“移动能同时建设4G/3G网络,电信远不如移动财大气粗,要全力建设4G,甚至不得不动用有线网络的建设资金,更无能力再大规模提升3G网络。但FDD牌照迟迟不发,现在是电信最困难的时期!”
据传,电信将在5月1日推出首批4G手机,其中5款支持TD-LTE,3款仅支持LTE FDD。由于还没有获发FDD牌照,不支持TD-LTE的终端将按照3G入网。如传闻属实,本周开始电信4G业务将可面向广大个人用户,和移动展开正面竞争。
-
查看详情>>
中移动在的传统电信运营商优势领域蛋糕份额被互联网虚拟通讯商鲸吞,而在具有极具优势的4G领域却因其收费过高、竞争开始激烈而难有起色。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移动)近日公布的2013年业绩报告显示其净利润下滑了5.9%,这14年来首次出现的净利润下滑引起了市场极大关注,而近日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同比出现9.4%的下滑,再一次让中移动倍受舆论的煎熬。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对于中移动来说,最坏的时候还没到来,2014年和2015年将是中移动在财务上最为困难的两年。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只是开始,随着4G网络建设的全面铺开、网间结算政策调整、移动通信业务转售的启动、携号转网范围的扩大、营改增的实施,未来两年乃至五年中移动利润率会降一半,即从28%下降至15%左右。
竞争加剧净利下滑
2014年3月20日,中移动终于公布了其2013年的年度业绩,公布时间在三大运营商中一反常态得最晚。
财报显示,中移动2013年度营运收入为人民币6302亿元,增长8.3%;其中,通信服务收入为人民币5908亿元,增长5.4%。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为人民币2404亿元,下降5.2%;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1217亿元,下降5.9%;客户总数达7.67亿户,增长8.0%;建议末期股息每股1.615港元,连同已派发的中期股息每股1.696港元,2013年全年股息为每股3.311港元,全年利润派息率为43%。
这是中移动14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市场突然对早已被贴上日进斗金、坐享其成标签的中移动有些陌生和疑惑。
一个月后的4月22日,中移动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利润继续下降,同比出现了9.4%的下滑。
对此,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称,公司面临OTT对传统通信业务的替代进一步加速、传统通信市场更加饱和、竞争更趋激烈的挑战,经营压力日益加大。
对于中移动的净利润下滑,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分析指出,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这两家极具吸引力的服务价格给中移动带来了压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传统通信市场更加饱和,行业竞争更趋激烈,中移动通过增加网络投资和手机补贴来应对激烈竞争是其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资料显示,中移动的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66.5%、2012年的63.9%降至2013年的62.1%。
据悉,“增量难增收”越来越困扰着电信运营商。在3G时代,三大运营商为抢夺用户和市场争斗不断,4G时代一开始,三家企业之间就可以闻到浓浓的“火药味”。
对此,有业内人士警示,“我们以前走过太多弯路,做过太多蠢事,只望在4G上能清醒点、自信点、聪明点,共同去培育市场,做大产业蛋糕。别又把‘高大上’的4G,促销成地摊货。别去拼价格,别去比速度,要比就比应用,比服务。”
中移动方面则表示,公司近年来各方面都面临巨大压力,“2013年业绩还是平稳增长,虽然利润增长率难比同业竞争者,但今年4G方面我们会有先发优势。”
押宝4G前途未卜
那么,中移动今年在4G方面会表现怎样的先发优势呢?市场给予了高度关注。
根据中移动2014年一季度财报,截至3月31日,中移动客户总数达7.81亿户,其中3G用户达2.25亿户,4G用户达279万户。
据悉,中移动2014年的目标是发展5000万4G用户、售出1亿部4G终端。为实现目标,中移动今年预算了340亿元终端补贴。按照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的预计,2014年,中移动4G网络投资预计将超过500亿元。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一季度财报显示中移动4G用户有279万户,照这样的发展速度,与5000万用户的年度计划差距太大。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反映出被中移动寄予厚望的4G业务开局并不顺利。
龙旗控股副总经理刘雨龙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从中移动以往制定的目标来看,还没有出现完不成的时候,但这次压力有点大,除非价格较低的4G手机大量铺开和增加补贴,否则天量销售难以实现。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移动押宝4G的前途不太好说,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还没发展起来的4G投资巨大,二是3G终端还要吃“返销粮”,势必会影响中移动2014年的全年利润。
更重要的是,微信用户数量崛起、26家虚拟运营商极具颠覆性的竞争、6月1日将施行的税改增政策压力以及被曝光的人才外流,这些都会成为运营商尤其是中移动面临的重大考验。
最坏时候还未到来?
中移动财报还提到,OTT替代效应加深、传统业务倒退给公司带来了挑战。新技术新业务的冲击使得传统业务,如语音、短信、彩信等持续萎缩,呈现加速下滑的趋势。
对此,《华尔街日报》记者洛莱恩?卢克(Lorraine Luk)在4月23日发表的文章提到,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移动正利用腾讯QQ和微信来刺激用户使用其高速移动数据服务。但与此同时,免费的QQ和微信的风靡也影响了中移动的利润。
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也承认,来自聊天应用的激烈竞争导致中移动的利润受到了冲击。在发布了净利润同比下降9.4%的第一季度财报后,奚国华在一份声明中称:“由于移动互联网对于传统通讯业务的影响愈加明显,中移动第一季度在运营和业务开发上遇到严峻挑战。”
有业内人士称,对于中移动来说,利润一旦出现拐点,要想在短期内进行扭转型修复并非易事,今年利润仍将保持继续下行的趋势,而且降幅将超过2013年。
不仅如此,多家专业研报也认为中移动所面对的艰难挑战才刚刚开始。
来自瑞银的最新研报显示,中移动的自有现金流在2012年逾1000亿,但2013年仅剩400亿,今年很有可能为零,甚至负数。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对于中移动来说最坏的时候还没到来,2014年和2015年将是移动在财务上最为困难的两年。
至于中移动有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知名财经评论家张平认为,“像中移动等运营商可以利用4G网络优势,将对微信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相比微信当前庞大的客户群以及多功能的应用,中移动要想占据上风并不容易。还有,电信运营商天生就具有国资身份,导致它不能做很大变革,也不具有互联网的爆破精神,体制原因决定要想突破很是艰难。”
业内人士认为,中移动2013年的年报比较惨淡收场,折射出中移动在被认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优势领域的短信、彩信、视频的蛋糕份额被互联网虚拟通讯商鲸吞,而在被中移动认为具有极具优势的4G领域却因其收费过高、竞争开始激烈而难有起色。所以,在传统业务和4G业务双重被挤压之下,中移动如何在激烈的各种市场竞争中崛起,恢复往日的雄风,恐怕已经并不容易。
-
查看详情>>
近日,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的“深夜书房”吸引了许多读者的视线。
“深夜书房”试运营10天来,平均每晚9点到次日早上9点的销售额达2.9万元,这样的销售额甚至比以往白天还高。不仅如此,试运营期间书店白天的销售也得到拉动,比试运营前提升了50%。“‘深夜书房’成效之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三联书店总经理、党委书记樊希安说。
晚上有时间、交通不堵车、闻得见书香,许多读者慕名夜探“24小时书店”
4月18日晚上7点,笔者在三联书店看到,一楼的玻璃窗旁摆着一溜小桌椅,桌子上还有阅读灯。在夜幕的映衬下,店内的捧书夜读自成一景,引得不少行人驻足观看。读者朱晓说:“以前常去国家图书馆看书,自从三联书店开始24小时营业,我便更换了阅读场地,每次都会待到晚上11点,这个星期就买了十多本书!”
大四学生路薇白天课业、实习任务繁重。“现在我可以利用夜间的空闲时间来看书、买书,而且晚上公交不堵、地铁不挤,来书店方便。”她说,“相比网上购书,我更喜欢可以随意翻阅、细细品读的书店,这是网上购书没有的享受。”
晚上有时间、交通不堵车、闻得见书香,许多读者慕名夜探“24小时书店”。试营业的10天中,周五、周六和周日三天的客流量最多,甚至可以与白天媲美,有个周六的晚上,成交量高达400多笔,收银台前甚至排起了长队。
此前,三联书店平均每天的营业额为3万元左右,而4月1日“深夜书房”计划实施的第一个周五,夜间营业额就达到了3.5万元。“一开始以为打的是‘文化牌’、是办公益,没想到销售却这么好。总结经验,就是为读者提供了便利的消费环境。”樊希安说。
想方设法把顾客留住,有顾客才会有消费
夜幕降临,笔者刚走进三联书店,便收到工作人员发放的“小马夜读会”的入场券,当晚夜读会的协办方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栏目。一周举办两场夜读会,如今已成为三联书店晚间营业的“规定动作”。
“读者的选择与需求是多元化的,实体书店的优势就是看得见实物、闻得见书香,可以与大家交流读书体验。”樊希安认为,实体书店可以依据自身条件建立读者俱乐部,进行多元化经营。未来三联书店将利用附近韬奋图书馆的场地,邀请各大媒体从业人员、影视明星或名书作者举办各种活动,增强书店的吸引力。“最终就是一个目的,把顾客留住,有顾客才会有消费。”樊希安说。
试运营以来,樊希安每晚都住在书店里,利用24小时营业的契机,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阅读时间与喜好。“这有利于我们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货、添货,提高书店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他观察到,晚上书店客流量高峰为10点到11点,12点以后留在书店继续阅读的基本上都是20到30岁的年轻人,后半夜书店的客流量基本为30至50人。“根据夜间的客流量,我们正在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增加阅读桌椅的数量。”樊希安说。
购买讲师联系方式查询服务
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
0755-83802522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用户登录